首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人才培养  开放基金  交流合作  仪器设备与共享平台  文件下载 
管理条例


   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与运行规定(2015修订版)》要求,本实验室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相关人、财、物的规章制度,全面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实验室组织结构

(一)建立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公开招聘实验室主任(提交教育部科技司备案),设立13名专职副主任。正/副实验室主任定期协商实验室的运转情况,包括日常管理、经费使用、实验设备运行与管理、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  

设立实验室办公室,设立专职秘书1名,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协助实验室主任、副主任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公共平台管理、学术交流和后勤保障等事务,监督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落实。    

(二)成立学术委员会  

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于设立学术委员会的要求,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表面工程领域遴选911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潘复生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审议实验室的任务执行进度和重大学术活动,审批开放课题等。    

(三)实行学术带头人问责制与课题负责人制  

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设立学术带头人1~2名,并实施课题组负责人制(PI制)。学术带头人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本研究方向各课题组的科研总体运行情况。课题组负责人主要负责监督管理课题组成员所承担项目的执行情况。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每年定期对各研究方向的科研情况进行考评。对不按计划进行科研任务的学术带头人,实施问责制,将停止其待遇,情节严重的将向依托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建议更换负责人。    

(四)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  

实验室施行开放、流动、竞争的人才机制,根据课题经费和课题级别,配备相应的实验室空间及实验助手。学术带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承担国家级课题或国际合作课题等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满足下述条件:高级职称或者拥有博士学位并在国外相关领域学习工作一年以上经历。

(五)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与运行规定(2015修订版)》具体要求,建立实验室配套管理章程与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课题负责人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分配有关规定、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实验材料管理(试行)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办法、安全防护规则等。这些制度由实验室管理中心设专人进行实施及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科学有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六)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为提高仪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对外开放和服务,实验室将制订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办法;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专人操作和维护,并执行仪器年度考核制度,通过对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设备条件、规章制度、使用机时、功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实施奖惩措施。各大型实验操作平台配有专门实验指导人员,负责指导科研人员的实验操作;各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用制定有完善的管理规则和严格的操作使用程序,配有专职设备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指导和管理。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进行大型仪器和公共设施的使用培训,并定期安排新技术、新方法讲座。    

(七)人员聘用与流动管理  

为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增强实验室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验室在人员聘任及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将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特聘兼职教授、科研成果奖励等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学术骨干参与本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实验室所有人员(包括流动人员)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根据从事研究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分别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标准,实行评聘、考核、解聘制度。通过上述措施,保证实验室研究人员有一定更新率,促进实验室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八)对国内国际开放服务与合作  

实验室借助依托单位安徽工业大学良好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内学术地位,充分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目前,与本实验室进行合作交流的国内外院校及研究机构包括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昌原大学、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KIMS)、法国南特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泰国国王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等。  

从国际交流与合作角度,实验室将实施全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通过主办、承办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展示本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安徽工业大学在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工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拓宽多种途径,每年选派本实验室中3-5名有科研潜力的科技专业人员赴国外相关研发机构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深造以及科研合作等工作,进而达到增进了解,互通共赢的目的。  

从国内交流与合作角度,实验室面向国内从事相关领域的各高校科研单位全面开放科研平台,通过开放课题或联合项目,每年吸引名优秀人才来本实验室从事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的科研工作,进而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挖掘潜在的合作机遇,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九)开放课题设置和运行  

预期每年从实验室运行经费100万中划拨不少于30万元作为开放基金,围绕实验室的4个研究方向设置重点开放研究课题(2/年)与一般性开放研究课题(6~10/年)。采用国内外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校外优秀科研人才和科研项目进入本实验室,促进、提升实验室的科研产出能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开放基金的审批权限设置于学术委员会。  

作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与全国高校和研究所在相关领域的同级别实验室组成友好创新联盟,为接纳国内外访学与进修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加强与相关领域企业增强沟通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工程技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管理条例